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区 > 植物篇 > 灌木技术篇 > 小琴丝竹

小琴丝竹

广西花卉网 / 2018-03-12


小琴丝竹,别名:花孝顺竹,拉丁文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cv. Alphonse-Kar R. A. Young (Bambusamultiplexcv.Alphonse-Karr).禾本科、簕竹属丛生竹。秆高2-8m,径1-4cm。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本种为孝顺竹的变种,其区别在于秆与枝金黄色,并间有粗细不等的纵条纹,初夏出笋不久,竹箨脱落,秆呈鲜黄色,在阳光照耀下显示鲜红色。为著名的观赏竹品种,分布范围与孝顺竹相同。


形态特征



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小琴丝竹小琴丝竹

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茂盛的小琴丝竹茂盛的小琴丝竹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产越南。

主要价值

丛态优美且秆色秀丽,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 多种植以作绿篱或供观赏。

小琴丝竹小琴丝竹

小琴丝竹小琴丝竹

栽培技术


丛态优美且秆色秀丽,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

养护方法:

1.水分: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很重要。竹子喜湿润,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干透浇透",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天至2天要浇水一次,冬天浇水少,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小琴丝竹小琴丝竹

2.肥料: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复合肥。

3.病虫防治:盆栽竹子虫害主要有竹蚜虫、竹介壳虫等,可用杀虫剂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应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盛夏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盖遮阴网,还需经常向叶片喷水,保持竹子叶色翠绿。到严寒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 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亚种种类


50b. 毛凤凰竹(变种)(湖南)


毛凤凰竹毛凤凰竹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分特征为箨鞘背面被糙伏毛。

产江西、湖南。生于旷地或溪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南长沙。

经查阅河边竹 Bambusa strigosa Wen 和毛凤凰竹 B. multiplex (Lour.)Raeuschel var. incana B. M. Yang 的主模式标本(前者为金剑荣、方伟 JW81501,Holotyp.,ZJFI,后者为欧立荣 6632,Holotyp.,HNTC)看来两者都是同一种系,故将河边竹作为本变种的异名。[5]

50c. 观音竹(变种)(广东)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分特征为竿实心,高1-3米,直径3-5毫米,小枝具13-23叶,且常下弯呈弓状,叶片较原变种小,长1.6-3.2厘米,宽2.6-6.5毫米。

原产华南地区。多生于丘陵山地溪边,也常栽培于庭园间以作矮绿篱,或盆栽以供观赏。

50d. 石角竹(变种)(台湾)

石角竹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萚鞘先端近于两侧对称的宽拱形。

产台湾。常年植于旱地田野间和山麓,广州庭园间也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本变种常栽培以作绿篱和防风林。

50e. 黄纹竹(栽培型)(广西植物)

黄纹竹黄纹竹

本栽培型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分特征为竿节间在具芽或具分枝的一边具黄色纵条纹。

产四川。栽培于成都望江楼公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成都。

50f. 小琴丝竹(栽培型)(四川) 图版26: 16

小琴丝竹小琴丝竹

本栽培型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分特征为竿和分枝的节间黄色,具不同宽度的绿色纵条纹,竿箨新鲜时绿色,具黄白色纵条纹。

四川、广东和台湾等省于庭园中栽培。

竿和分枝的色泽鲜明,有如黄金间碧玉,在庭园种植以供观赏。

50g. 银丝竹(栽培型)(香港) 图版26: 17

银丝竹银丝竹

本栽培型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竿下部的节间以及箨鞘和少数叶片等皆为绿色而具白色纵条纹。

广州和香港于庭园中栽培。

为庭园中栽培的观赏品种。

50h. 垂枝竹(栽培型)(拟)

垂枝竹垂枝竹


本栽培型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分特征为分枝下垂,叶片细长,一般长10-20厘米,宽8-16毫米。

原产我国,广州庭园中有栽培。

为庭园观赏品种,叶片细长,枝叶下垂,形似垂柳,甚为美观。

50i. 凤尾竹(栽培型)(中国竹类植物志略)


本栽培品种与观音竹 B. multiplex var. rivierorum R. Maire 相似,但植株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具9-13叶,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等特征与之有别。

原产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

多种植以作绿篱或供观赏。

50j.小叶琴丝竹(栽培型)(拟)

本栽培型与凤尾竹 B. multiplex cv. Fernleaf 相似,其不同处在于植株较矮小,高1-3米,竿初时色淡红,后转为黄色并具不同宽度的绿色纵条纹,小枝下弯,具12-20叶,叶片长1.6-3.8厘米。

台湾和香港的庭园中有栽培。

种植于庭园中供观赏。





下一篇:红刺林投
上一篇:天堂鸟